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打破40年垄断!国产碳纤维成本下降六成后,美国不乐意了

时间:2023-07-13 16:41:09
打破40年垄断!国产碳纤维成本下降六成后,美国不乐意了

提起碳纤维,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作为材料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碳纤维被业内人士形象的称为“黑黄金”。凭借稳定性强、耐高温腐蚀的特性,碳纤维常被应用在高端制造领域,如国防军工、航天航空设备的生产过程中。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于碳纤维的需求,自然是巨大的。可是,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碳纤维的生产技术却一直被海外国家垄断,并在向我国出口时,给出250万一吨的高价。



碳纤维

苦于技术上的限制,面对国外的刻意抬价,我们也只能“忍气吞声”。所幸,随着近年来国内相关领域的不断发展,国产碳纤维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今,我国已经实现了碳纤维的自主生产,一举打破了海外长达四十年的封锁。不仅如此,国产碳纤维技术还成功,将原本高达百万的成本降至“白菜价”,降幅达66%。

说起碳纤维的出现,还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被誉为近现代“发明之王”的爱迪生。碳纤维的前身,正是爱迪生运用在灯丝上的一种材料,不过那时的人们怎么也没想到,一根小小的灯丝,后来会变得如此“抢手”。



碳纤维材料

时间来到上世纪五十年,欧美等国逐渐意识到碳纤维材料的重要性,尤其是重视军与卫星技术的美国,更是将碳纤维视若珍宝。

因此,美国不惜耗费数十年时间,与日本一起研发出了PAN基碳纤维,这一举措也让两国成功拿 ……此处隐藏1141个字……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接近寿命极限,同时还遭遇俄罗斯新一代攻击核潜艇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为尽快实现攻击核潜艇舰队的更新换代,美国海军已经要求造船厂全速运转,勉强实现将每年建造1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速度提升到每年两艘。而要满足澳大利亚在2030年之前获得5艘核潜艇的需求,相当于每年又要多造一艘,这已经超过了当前美国海军造船厂的能力。

要么澳大利亚放弃2030年获得5艘核潜艇的计划,要么就是美国海军“舍己为人”,以放缓本国潜艇更新速度的代价,换取澳大利亚实现“核潜艇梦”。

其次,澳大利亚也面临建造并运营核潜艇的技术挑战。报道称,澳大利亚此前奉行无核政策,全国仅有一座小型核反应堆,每年只有5名专门研究核工程的大学毕业生。

除了核技术人才的极端短缺外,澳大利亚的潜艇人才储备也面临跟不上的问题。澳大利亚海军现役6艘老旧的“柯林斯”级常规潜艇即将退役,在新的核潜艇服役之前,如何保留这些专业人才是一个问题。何况每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需要至少132名潜艇官兵,这也超过了当前澳大利亚的潜艇部队规模,这意味着未来澳大利亚核潜艇上很可能会采用与大批美国海军官兵混编的方式,才能保证核潜艇的正常运营。

至于说该项目需要的经费,那更是天文数字。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估算,采购5艘在美国建造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加上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训等费用,将至少1000亿澳元。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安全和情报专家布拉克·斯兰德也认为,英美澳需要在政治、作战和工作层面上,进行空前紧密并互相信任的合作,澳大利亚才有可能如愿获得核潜艇——这背后的难度可想而知。

总之一句话,这个项目当前的现状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打破40年垄断!国产碳纤维成本下降六成后,美国不乐意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