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政治新闻网3月13日文章,原题:拜登导致欧盟最高官员在中国问题上发生分歧 随着美国总统拜登施加更大压力,要求布鲁塞尔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立场,欧盟最高层领导正在该集团的对华政策上产生分歧。与拜登政府相比,欧洲理事会的高级官员——包括主席米歇尔在内正在力争对中国采取对抗程度较低的态度,而前者正尝试逼迫其盟友联手对付北京。
欧洲理事会是代表各欧盟成员国的机构,其中包括德国、匈牙利和希腊等对北京持温和立场的成员。德国是中国的主要投资者,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因此希望避免商业关系出现动荡。
这意味着多个欧盟成员国担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出与美国一致的更强硬腔调。关键是,欧盟委员会是欧盟执行机构,在决定中欧贸易方面扮演核心角色。“美中之间存在巨大冲突风险,”一名欧洲理事会高官表示,“是的,我们是美国的伙伴之一,但我们不是附庸国。我们认为我们决不能与中国完全脱钩。”尤其是欧洲理事会内部对冯德莱恩和拜登在3月10日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感到担忧。
拜登和冯德莱恩
在欧洲理事会看来,欧盟委员会的官员在制定欧盟贸易政策方面扮演主导角色,但该委员会在匆忙采取有可能激怒北京的行动前,应该与各成员国政府开展更多磋商。“当然,欧盟委员会拥有贸易权限,”一位欧盟官员说,“但我们正在谈论的是地缘政治战略,(欧盟)在国际层面上 ……此处隐藏917个字……汀在北约防长会上表示,北约国家将在今年夏天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峰会。届时,各成员国将达成一项新的承诺,将国防支出增加到高于先前占GDP2%的目标。“在维尔纽斯,我们的领导人将同意一项新的国防投资承诺,以确保联盟有资源来升级防御计划,让更多部队处于更高的战备状态。我们期待着与宝贵的盟友合作,确保我们为共同的安全做出更多的投资。”
美国防长奥斯汀
不过,根据北约去年的估计,只有9个成员国实现了国防支出占GDP2%的承诺,另有18个国家计划这样做。而在未达目标的北约国家中,就包括欧陆第一强国德国。路透社称,根据北约去年6月公布的估计,2022年,柏林的国防支出预计不到GDP的1.5%。
尽管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德国总理朔尔茨便作出重大承诺,称将迅速把该国国防预算提高到GDP的2%。不过,德国联邦政府去年底表示,德国很难在近两年实现这一目标。“德国之声”称,德国长期抵制来自美国和其他盟国要求将其国防开支提高到GDP2%的压力,这一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德国在20世纪的侵略历史的影响。
但这似乎并不妨碍德国防长皮斯托留斯在北约防长会上先唱个高调:“我认为仅仅朝着2%的目标前进是不够的,它只能是进一步措施的基础。”
比起德国增加军费的扭捏,显然美国更加轻车熟路、明目张胆、不择手段。“今日俄罗斯”称,就像当初渲染苏联卫星那样,美国政府把这几天被热炒的“气球”事件当做黄金机会,为其大幅升级全球军事紧张局势,进而为增加国防开支提供额外的理由。
该媒体称,美国政府主要想让人们害怕俄罗斯和中国,让人们认为俄中拥有神秘的监视能力,让纳税人觉得大幅增加国防预算,“这钱花得值”。